中國歷經數十年的大規模建設,其中最近十年尤為關鍵,標志著建設周期的收尾階段。近年來,多重因素疊加,對經濟發展及經濟秩序構成了嚴峻挑戰,包括資金鏈斷裂、房地產價格急劇下滑、資產大幅貶值、建設項目停滯乃至爛尾、工人工資拖欠頻發,以及信訪事件層出不窮等。這些問題直接波及下游產業,導致國家經濟運行面臨巨大困境,進而影響到國家的公信力與執政能力,國家財政收入陷入嚴重通縮,亟需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應對。
近期,國家在政策層面出臺了一系列有力舉措,旨在緩解房地產市場困境。具體包括:降低購房成本,如下調房貸最低首付款比例、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等,以減輕購房者負擔,提升購房能力;全面取消商品住房限購政策,放寬購房門檻;設立3000億元保障性住房再貸款,支持地方國有企業合理價格收購已建成未出售商品住房,用作配售型或配租型保障性住房;建立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,分批提出可給予融資支持的房地產項目“白名單”,并推送給商業銀行,以穩定房地產融資,促進項目建成交付,保障購房人權益;同時,繼續推動已出臺的去庫存、穩市場政策措施落地見效,并研究儲備新的政策措施,最近又出臺了十萬億化債等等利好政策。這些政策的出臺,體現了國家對房地產市場的高度重視與精準調控,旨在促進房地產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。然而,由于群眾收入減少、失業等問題,政策效果尚不明顯。
針對當前困境,最為有效的解決方案之一是現金拆遷。各大中小城市仍存在大量城中村與平房區,過去因種種原因未能拆遷。如今,拆遷成本降低,通過現金拆遷,不僅能盤活房地產市場,還能解決城中村規劃滯后、基礎設施不完善、衛生條件差等問題,消除違法違章建筑帶來的安全隱患。同時,拆遷后的大面積城市建設用地,有利于城市規劃及后續建設,提升國家資產規模,帶動房地產爛尾工程整合,促進就業,為城市擴容提供土地優勢,提升民眾生活環境及質量。
拆遷資金來源方面,建議以國家財政為主要啟動資金,輔以銀行貸款支持。實際上,拆遷土地本身也能解決大部分資金問題。盡管地方政府面臨財政壓力,但只有通過良性循環,才能推動社會發展。相較于其他救市措施,如合理價格收購商品房、降低利息、降低首付等,現金拆遷更能直接解決群眾收入問題,激發消費潛力。群眾有錢后,才會敢于消費,從而拉動就業,救活企業,增加國家稅收。
因此,當務之急是推動現金拆遷工作,確保群眾有活干、有飯吃,資金流動起來,以解決稅收與民生問題。用收購商品房的資金進行現金拆遷,將產生更大的拉動力,減少內耗,推動社會經濟的全面復蘇與發展。
上一篇:
下一篇: